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八五规划 专家解读
在中高考中增加法治知识占比用意何在
□ 本报记者 陈磊
近日,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提升法治教育课时占比,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等。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需要破解哪些难题,怎样才能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
围绕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法治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治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负责人秦硕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运慧。
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缺课时缺师资缺教材
记者: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八五规划,为什么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袁治杰:近年来,中小学法治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青少年法治教育成效不显著;另一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去年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自2017年开始,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开始增加,给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当下,青少年的父母很少有认真对待法治教育的,法治教育很难和艺术、才艺类的教育相比,因此通过课外教育推动法治教育并不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课题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王运慧:早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时,中央就提出“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中央相继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其中都提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的要求。
与此同时,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正视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自然被重视并提上日程。
记者:目前,我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方面,有哪些难题需要破解?
袁治杰:中小学法治教育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三点。
第一,缺师资。法治教育毕竟对专业性有一定要求,中小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传统上都是由讲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讲,这些老师基本上没有专业学习过法律,很难胜任。
第二,缺适合中小学生的法治读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和同事合作组成律豆博士团队,创作了《正义岛儿童法治教育绘本》,2018年正式出版,努力填补这个领域的空白。后来我们又创作了《从小学宪法》和《不一样的民法典漫画儿》,但市面上这样的书还是太少。
第三,法治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没有充分理解法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无论是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建设,还是法治社会建设,都建立在法治公民建设的基础之上。缺失有法治意识的国民,法治就是无本之木。
秦硕: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法治教育还没有纳入学科教育,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教师欠缺法治教育能力也是问题之一。一线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法学理论、法律知识、运用能力的掌握都有一定欠缺,很难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课本教学真正理解法律、活用法律,形成法治思维。
王运慧:法治课堂教育如何实现专时的课程、专门的教材、专业的授课教师等都是目前面临的困难。
比如,设立专时的课程,必然要减少其他课程的时间,如何从原来的德育课或者思政课里独立出来,与其他传统学科进行权衡都是要考虑的问题。专门的教材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对法治的认知和接受的不同程度来编制。
开齐开足开好法治课
法治意识教育更重要
记者:在具体举措中,为什么“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备受社会关注?
袁治杰:学校和家长都不重视法治教育的根本原因,固然与没有理解法治教育的内在意义有关,但也有形式上的原因,即应试教育导向,只要考试不考的,学校不重视,家长不关心。
因此,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和高考中的内容占比,必然会强化全社会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然而,法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的核心理念。比如,对规则的遵守意识、基本的权利意识等。真正的法治教育,一定是普及法治意识教育,而不是法治知识教育。
秦硕:这种明确的、具体的指导性政策,可以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层面对法治教育的重视,也可以全面提升学校在课堂教学中的课时设置、内容安排的重视程度。在家校共育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就像学习物理、化学、历史一样,把掌握法律知识变成“童子功”。
王运慧:如果老师只注重讲授中考高考知识点,学生也是为求高分死记硬背,那就难以让青少年从中吸收法治精神,树立法治信仰。所以要注重通过教学相长和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让这一规定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
记者:该怎样落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
秦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起完善制度、制定计划,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比如,编写法治教育的专门教材,结合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推动大中小学开齐开足开好法治教育课,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有少年司法经验的一线工作者进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法治教育的兴趣和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要让学生走入真实的法治环境,学校或者教委可以联动司法机关,建立更多法治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法治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公民的权利、义务的行使,感受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
袁治杰:首先,要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授课老师的法治知识素养。通过法治国培计划等项目,全面培训全国所有道德与法治老师。
其次,应该全面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让学校领导层提高重视度。如果学校没有法治意识,那么法治教育也很难推动。中小学应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推动课堂教学。
最后,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这也要求各大法学院全面参与,有义务为中小学输送更多掌握扎实法律知识的师资。
鲁山县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提前部署,主动作为,对考点食品安全进行动态监管。
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这是继《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之后,国家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又一份重磅文件。
2020年中高考已经结束,巩义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圆满完成了全市师生25个中高考食宿点的食品安全保障任务。
今年参加中高考的考生恐怕是最焦虑的一届。先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停课,考生们猝不及防地被放了一个“长假”,只能靠自己在家里“云听课”“云自习”。很多人表示,自己在家里复习备考,“缺少学习气氛,难以集中精力,也害怕落下复习进度,心里没底”。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表示,推迟高考,不仅最大限度保证了所有考生的备考公平,留出充分的备考时间以缓解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同时也在国际疫情变化背景下,为高考本身及命题、考务等相关工作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不举行“誓师大会”,是坚持正确的考试规律与教育导向,有利于学校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价值塑造的目的。
中高考变难了吗?高考结束后曾一度被卷入舆论中心的南师大附中校长葛军在公开回复网友时表示:现在的高考数学考试是越来越难了吗?我觉得没有,反而是越来越容易了,才导致区分度降低,使得每一分的重要程度加大了。
记者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安徽省多家景区近日对全国广大学生尤其是中高考考生,推出门票降价或免票的系列优惠政策。
2019年中、高招考试临近,时至夏季,气温升高,细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变质。为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永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提醒广大考生注意饮食安全:
“6月7日~8日高考期间、6月25日~26日中招期间,除抢修、抢险施工作业外,考场周边1000米范围内,全天禁止施工。”记者3日从市城建局了解到,2019年高考、中招来临之际,为确保广大考生有个良好的考试环境,即日起至考试结束,郑州限时段、限区域严格控制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噪声。
| | | |
ag真人旗舰厅网址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ag真人旗舰厅网址的版权所有